盛夏伊始,万物并秀。近日,“朝·夕缘”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结对客籍优秀青年人才首批结业暨第二批启动仪式举行,参与结对的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与客籍优秀青年人才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朝·夕缘”的温暖历程,见证“薪火再相传”的崭新起点。
本次活动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老干部局、市妇联联合举办。伴随着淮安城市宣传片的播放,活动启幕。屏幕上,千年运河的水韵悠长、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街头巷尾的幸福烟火,为在场青年人才勾勒出淮安这片筑梦热土,无声地增进了青年人才对淮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结对客籍优秀青年人才首批结业仪式环节,10位老领导与结业客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上台互送祝福。一幅幅“寿”字承载着青年人才对“淮安妈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一本本成长书籍饱含着老干部们对青年人才拔节凌云的殷切期望。之后,主办单位领导为新结对的12位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颁发“青年人才成长导师”聘书,标志着一段新的携手成长旅程正式启航。
在分享交流环节,首批结对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代表朱锦以时间为轴线,深情回顾三年来与客籍优秀青年人才携手同行的温暖历程。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场景,既是她个人在首批结对工作中的掠影,也是“淮安妈妈”集体成就的缩影,更是“朝·夕缘”结对助才成长活动的凝练。新结对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代表李顺英结合退休后从事妇女儿童慈善工作的感悟,表达对客籍优秀青年人才的拳拳关爱之心,表示未来将与青年人才一起,助力“朝・夕缘”结出更多互助之果、成长之果。客籍优秀青年人才代表杨沁雪、许浩然感动于淮安对人才的重视与培养不仅是“扶上马”,更是“护全程”,郑重承诺将倍加珍惜向老领导学习的机会,努力在淮安大地书写青春华章。朝夕两代人的心声交融,生动诠释了“老有作为”与“少有所成”的最美模样。
“开展‘朝·夕缘’活动,既含敬老爱老之意,更是惜才爱才之举,续写了‘老骥伏枥’和‘雏凤清声’的新篇章。”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毅高度肯定“朝·夕缘”结对助才成长活动成效,盛赞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退休不褪色”的崇高情怀和客籍优秀青年人才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2020年,着眼于新形势下人才工作、老干部工作、妇女工作融合发展,“朝·夕缘”结对助才成长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启动以来,从地市职老领导率先垂范,为青年人才传经送宝;到2022年首批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化身“淮安妈妈”,为青年人才暖心护航;再到2023年老科技工作者智囊助阵,为青年人才授业解惑,带动引领了900余名各层级、各领域老同志与1200余名在淮客籍优秀青年人才成功“牵手”,举办特色活动150余场。
五年耕耘,硕果满枝。“朝·夕缘”结对助才成长项目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十佳创新项目”,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等宣传推介。“淮安妈妈”朱锦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结对期间,在老领导的悉心指导帮助下,青年人才取得长足的进步,有的多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快速成为单位里的“业务骨干”;有的撰写的研究文章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起草的调研报告获省级部门肯定;有的参与完成发明专利,培育出高质量农产品,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首批的故事已成典范,第二批的精彩即将启幕。胡毅希望老干部们始终怀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挥优势作用,培养、教育更多青年人才;寄语青年人才珍惜结对的难得机遇,主动向老同志们虚心求教,同时关心关注老同志们的生活,实现新老同志之间的情感交融和共同进步;要求相关部门单位秉承“传承、帮带、成长”的宗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让“朝·夕缘”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活动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会场内,新老面孔亲切话别、合影留念,暖流涌动;会场外,“运河之都”淮安蓬勃发展,活力无限。“朝·夕缘”这座市直市管退休女干部与客籍优秀青年人才的“连心之桥”,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演绎着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