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换星移,春秋几度。刘娟,一个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用23个春秋在三尺讲台上诠释着生命的年轮。勤勉的工作,潜心的研究,严谨的治学,满腔的热情,为她赢得诸多殊荣。她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坚定信念 笃守初心
刘娟,女,42岁,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2月参加工作。二十三年前,刚从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的她怀揣理想与信念,真诚地选择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初入校园,她感觉一切都非常新鲜,贪婪的眼睛好像怎么也看不够。校长问她:“教过书吗?会写教案吗?会上课吗?”一连串的问题让她瞬间思维凝固,哎呀,啥都不会!四年的中专学习生涯教给她的是如何画图纸,如何用车床、铣床、刨床,如何焊接等等,从来没有学过任何关于教学的基本功,跨进校门就是一个教学“小白”。
怎么办?刘娟老师看着陌生的教本,暗下决心,既然今天自己走进了校门,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就注定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与汗水,不能停歇。
“我不但要‘做好’教师,还要做‘好教师’”她在心里暗暗地对自己说。
学,从头学,练粉笔字、钢笔字,学写教案,拜师听课,写学习心得,看教育学、心理学书籍,一切从头开始。难啊,真的难,平时洋洋洒洒的字,真的要一笔一画,总是摆不好间架结构,怎么写都难以入目,太难,备课看了若干遍教材,还是拿不准教学目标,放弃吗?不能,喜欢,选择了,就要坚持,于是,每天,校园里,总是会有一个小姑娘,趴在桌子上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一页一页详实记录,一课一课精心对待,音乐课、美术课、社会课、自然课……她在这些丰富的课程中,获得了成长。
两个月后,她上了人生中第一节公开课——自然公开课,三个月后,她教了数学,随后执教了第一节区级数学公开课,获得了第一张区级数学学科论文评比一等奖的奖状。
面对任教班级成绩与同轨相差20分的现实,她不慌不忙,精心辅导,对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教案、课件、练习,她都要反复斟酌,精心修改。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总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凝聚学生的心神。
一个学期的奋发努力,她们班从平均分相差20分一跃冲到了年级名列前茅的位置,得到了家长、学生、同事的交口称赞。
平时积攒下的教学随笔陆续发表在淮安日报,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刘娟老师深知自己中专的学历水平远远不能够承担方长来日,教学之余,自学大专、本科毕业证书,如今,她是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硕士学位、南京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面对同事和学生们的赞誉时,刘娟老师总会说,自己没有什么感天动地的伟大事迹,是内心的信念指引着她、神圣的使命激励着她、优秀的学生成就着她、领导和同事支持着她,才使她取得了今天的一点成绩。
弦歌不辍 砥砺生根
提起刘娟老师,熟悉她的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会由衷地赞叹道:“刘老师真是一位特别能吃苦、特别有追求、特别有成就的好老师!”刘老师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她坚持进行跟岗研修,总是一节内容打磨了好几遍才讲授给学生,她努力克服刚参加工作时不善言辞的劣势,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反复磨砺、精心取舍、挤去水分、榨取“干货”。凭着想当一名好老师的执着追求,她一路成长,逐渐形成了语言精准、讲解透彻的教学风格。
2003年9月,在数学教学方面刚摸到点窍门的她因工作需要转教了语文。那时候,捧着书,看着陌生的课文,满怀装的都是忐忑与不安,感叹自己再次做回啥都不懂的“小白”。
没关系,再学,本着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文学的热爱,她走进了这块阵地,埋头苦干,抬头乐干,为了能快速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研读一些名家名作,读读、摘摘,博采他山石,琢为自家玉。
为了上一节校级的语文公开课,她彻夜钻研,精心设计,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在能力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完美呈现。2012年,学校承办全国现代与经典教学名师现场观摩会,特级教师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薛法根,名家云集,刘娟同志,有幸与他们同台献课,为了这节课,她反复备课、磨课、上课,周末也不休息,坐在教室里,一演就是一天,甚至有时还把她先生拖着当学生,上演课堂中的预设对决,来来回回七八次,同事们纷纷称赞说,已经很好了,可是她还是不满足,又把自己上的课录下来,反复听,细致到每一个问题,每一句理答。
因日夜劳累,有时加上整夜头疼失眠,刘娟同志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脸色也大不如从前。同事们都说她是超人,劝她歇一歇,而她却说上课在即,片刻不容懈怠,如果牺牲我一时的时间,能换来完美的呈现,值得。
就在上课前一晚,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她又推翻了前期研磨的详案,一句一句再次修改,黑漆漆的校园,只剩下她办公室里那一盏坚持的灯光,她拼得颈椎罢了工,头晕得趴在水池边吐,依然整理思绪,鼓足精神,对着镜子反复演练,生怕有一个环节遗漏,闭上眼睛,头脑里在过程序,走路、骑车,嘴巴也都在念叨,正是这样的执著、认真,她为所有与会老师呈现出了一节反响颇好的课。
后来,她还参加了淮阴区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路过关斩将,一举获得淮安市教学基本功十项全能标兵荣誉称号。
只要努力,只要坚持,只要钻研,没有什么不可以,江苏省凤凰语文校园行现场观摩课、蓝天杯赛课一等奖、杏坛杯赛课二等奖、淮安市小学语文优秀青年教师、淮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淮阴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最美教师等荣誉纷至沓来,见证了她一路努力的痕迹。
春风化雨 潜心育人
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刘娟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她一直坚守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教育信条,坚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二十三年来,她用爱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如:要求学生写作文,她自己也会先下水;要求学生会背诵,她也会努力去尝试,但凡对学生做过的承诺,说过的话,向来掷地有声,每天,进入教室,会向孩子们呈现笔直的站姿,微笑的脸庞,让学生觉得老师跟自己是朋友,感受到亲和力,所以愿意,喜欢上她的语文课。
2018年9月,刘娟老师到淮安市古寨中心小学支教,学校因为地处偏远农村,班级留守、贫困儿童居多,为增强学生的人生厚度,给学生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她率先在班级开展了百班千人读书会,面向全体学生,举行了热闹的、令人难忘的新书发布会。她想,虽然自己无法改变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但是可以改变他们的精神世界。
在班级里推广阅读,家长们开始并不乐意,当时班级里,有一个特别贫穷的孩子,父母都是残疾人,家里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在街头卖袜子所获,有时一天连一双都卖不出去,家庭生活非常拮据,这么难的情况下,想给孩子买书是不可能的,可是孩子实在想读,哭,父亲无奈给她打电话,刘娟老师便主动拿钱给这个孩子也买了一套,孩子拿到书,忍不住抱住她哭了,她说:“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我会好好读书,将来报答您!”坚定的眼神里闪烁着希望的光。
阅读改变了孩子,让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他们高涨的阅读热情转移到了家长那里,引发了连锁效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在古寨支教的两年,她带孩子们读了8本书,就算后来因为怀孕,挺着大肚子,也没有间断过。淮阴区电视台采访她,问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她答,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她的最美事迹在淮阴区电视台流动播放,2020年6月,支教期满,她教授两年的学生,个个哭成了泪人,临走时,还集体创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他们尊敬的刘老师:
寒暑易节,言行一致,执着坚守,为人师表;
云淡风轻,教学双赢,忠诚担当,忘我园丁!
刘娟老师是一块煤,没有耀眼的光泽,没有绚丽的色彩,只知道跃进教育事业这大熔炉中尽情的燃烧,释放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为了这神圣的事业,她饱尝了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因为这就是她所追求的完美人生。
教海无涯,探航不止,她会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为教育事业的光辉明天谱写更加华美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