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快讯
“一户一策”微关爱|动员多方力量 精准服务到家
日期:2025-04-07    来源:权益部、淮安区妇联   关闭: 【关闭】  

2024年,淮安“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机制被省委深改委列入《省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清单》。为做好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进一步推广“1331”工作法,花开淮安微信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一户一策”困境妇女儿童家庭精准微关爱工作典型案例,供全市各级妇联干部互学互鉴。

2022年以来,根据省市妇联“一户一策”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微关爱工作要求,淮安区妇联发挥“联”字优势,持续整合有效资源,区直部门系统、镇村妇联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到精准微关爱项目,把“娘家人”的关怀送到困境妇女儿童身边,让她们获得更多温暖和关爱。

一、提升能力让家庭燃起希望

微信图片_20250407094739.jpg

项目中有一户家庭,姐妹俩都是三级智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照顾。区妇联为了能够提供精准帮扶,先后对接了区残联、区教体局、第二特校,最后联系到了特校刘老师,邀请她参与到项目中来。村妇联成立了关爱小组后,刘老师主动到女孩家走访,为姐妹俩进行自理能力评估,量身制定关爱方案,重点服务姐妹俩自理能力的提升,专门为她们制定了《能力提升训练计划》。一年来刘老师上门服务24次,每次2个小时,通过图卡配对、空间方位、简单识数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她们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简单的模仿动作和理解一句语言指令,实现自我进食,整理物品,叠衣服,清洗手部,唤醒爱护身体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通过关爱小组的帮扶和训练,姐妹俩都有了进步,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二、心理疏导让孩子走出迷茫

在制定项目书前,区妇联按照精准摸清家庭成员需求原则,多次走访纳入项目的15户困境妇女儿童家庭。走访时,还邀请了区心理协会的两位老师一同参加,她们对关爱对象中的20名儿童进行心理测评,通过测评,建议为其中4个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建议为其余孩子提供关爱陪伴,为其家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区妇联与区心理协会签订《淮安区妇联“一户一策”微关爱心理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协议书》,指导心理协会针对家庭的不同情况,找准切入点,制定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方案。一年来,心理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每月提供1次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流,家长们高兴的反映,孩子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比过去更活泼开朗了。

三、校内关爱使学生变得自信

项目中有这样一户家庭,妈妈患有重病,两个女儿随其生活,前夫基本没有给付抚养费,家庭经济困难,两个女儿在学校的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低落,妈妈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心,改变现在的困境。区妇联双管齐下,联系教育部门和街道党委负责人同时对接学校,请学校老师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帮助。一年来,班主任老师上门家访8次,与关爱小组长电话沟通10次,互相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在课余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关心其心理状况和学习生活上的需求;学校的心理老师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9次,帮助她们提高自信心。通过开展校内关爱活动,两个孩子情绪逐渐稳定,课堂表现变得积极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与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同时,关爱小组积极主动联系,找到了孩子的父亲,通过说服教育,他表示愿意承担两个孩子的抚养费用,大大减轻了妈妈身上的重担。

区妇联多方联动,推动项目实施更有成效,争取区委组织部支持,将项目纳入全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将妇联工作分值的一半赋予参与“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工作的镇 (街道),还有一半分值赋予项目实施精准到位、服务对象满意、成效显著的镇(街道)。区妇联还协调民政部门对所有关爱家庭实现政府兜底保障的最大化或者按照上限来执行,协调残联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政策方面给与倾斜;协调慈善总会在重要节点将“一户一策”家庭纳入慰问帮扶范围。随着“一户一策”精准微关爱项目的开展,惠及了更多困境妇女儿童家庭,为家庭点燃生活的希望。